初中物理講課教案怎么設計
初中物理講課教案怎么設計
教學規(guī)劃可以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提高課堂效率。那么教師應該怎么設計教案呢?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講課教案設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講課教案設計一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于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xié)助,所以這次課采用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偈箤W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蹠^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俑鶕延械闹R猜測未知的知識。
?、诮洑v歐姆定律的發(fā)現過程并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勰軐ψ约旱膶嶒灲Y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僮寣W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并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谂囵B(yǎng)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系: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
師:我們到目前已經學了電學方面的幾個物理量?
生:電流i、電壓u、電阻r(教師板書1)
師:(引導學生回憶這幾個物理量的概念,并從中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系)它們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重要的聯系。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將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將如何變化?
生:(對于這個簡單的問題,大家的回答都很積極和準確)
師:這只是一種粗略的推薦,是一種定性的關系。例如:一支5ω的電阻當它兩端的電壓從5v變?yōu)?0v時通過它的電流會變得怎樣?進一步我問大家,電流變化了多少?
生:(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不假思索回答出來,但第二個問題把學生難住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師:如果我們知道一段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具體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這個問題對于我們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我們能具體知道電流的值,那么就不僅僅能知道電壓升高后電流會變大,還能精確地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三個物理量之間存在一種什么定量關系。
探究課題
師:既然電流與電壓及電阻都有關系,那么大家大膽猜想一下將電流i與電壓u和電阻r的關系式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形式?
生:(學生的各種猜想……)
(教師板書2.這里的猜想不是一段語言表述,而是一個具體的公式,因此學生可能會沒有把握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需要鼓勵,即使有的學生說出一個公式也不一定能夠說出猜想的理由,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替他向同學說出猜想的理由,理由的正確與否不重要。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
師:到底哪一種想法是對的,我們只能通過實驗來驗證。這個實驗要怎么做呢?
生:用電源和一段已知阻值的導體組成一個電路,用電壓表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導體的電流,看三個值滿足哪一個關系式。
師:說出你所需的器材有哪些?
生: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
(教師板書3)
生: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測出在不同的電壓下通過電阻的電流。
師:如果你得出了結論,我會懷疑是不是因為你用的這個電阻比較特殊,這個結論只是一個巧合,可能換了其他的電阻就沒有這個規(guī)律了。
生:可以換幾個電阻,測出不同電阻情況下的電壓和電流。
師:換電阻很簡單,這里老師可以給你們5ω和10ω兩個不同的電阻;如何改變電壓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電源的角度(用的電源是干電池或學生電源怎么操作?)和從電路的組成結構角度(電路中增加一個什么元件?)進行思考]
?、僭鰷p干電池的個數。
?、谡{節(jié)學生電源的輸出電壓。
?、叟c定值電阻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師:由于滑動變阻器能連續(xù)調節(jié)電壓,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這里我們使用串聯滑動變阻器的方法改變電壓。[補充教師板書3(增加“滑動變阻器”)]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所用的器材,大家現在畫出用這些器材組成的一個能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引導: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定值電阻,因此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的是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和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和電壓表應與定值電阻怎樣連接?要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滑動變阻器應與定值電阻怎樣連接?)
生:(學生將自己畫的電路圖展示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修改)
師:同學們畫的電路圖可能不同,但只要把握住關鍵的要點就可以。
要點:
①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電流表串聯;
?、陔妷罕聿⒙撛诙ㄖ惦娮璧膬啥?。(見圖-11)
師:記錄數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且記錄還有一定的技巧,因為大家要從這些數據中尋找規(guī)律,所以數據的排布要合理,做到一目了然。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格。表格大家都很熟悉,每天大家上課都要用課程表;考試結束會看到全班的成績表。這里我們改變的是電壓和電阻,測量的是電流,記錄數據的表格應如何設計?
生:(有的學生會看看自己的課程表,有的學生會想到把課程表中的星期和節(jié)次換成電壓和電阻,教師可在引導的過程中一步步揭示答案)
師:為了在實驗完畢后能與其他小組的數據進行比較,大家的實驗條件應該相同,這里我們都使用5ω和10ω的兩個定值電阻,調節(jié)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依次為1v、2v、3v(教師板書5,下表中實踐部分)
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實驗設計完成了。但這并不代表我們的實驗成功了,如果你在實際操作中出現錯誤,實驗可能因此功虧一簣,現在我問大家?guī)讉€問題,你們想想應該怎么做?為什么?
(投影儀投影:①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應該斷開還是閉合?②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調節(jié)到什么地方?③如果已經知道實驗中遇到的最大電流是0.6a,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應如何選擇?)
生:(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能夠回答,第二個問題比較難,教師要進行提示,第三個問題要讓學生學會從實驗設計中尋找數據,教師要提示。最后教師投影答案)
師:請同學按照上面的實驗方案開始實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將學生的實驗數據展示在黑板上(補充教師板書5),每個小組都很積極地告訴老師自己的實驗數據]因為任何實驗都存在誤差,所以大家的數據有差別是正常的,但數據差別不大,不影響我們總結規(guī)律,同學們觀察這些數據之間有什么關系?
(投影:①觀察表格的縱行。當電阻是5ω時,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____________倍,電壓增大到原來的3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____________倍。對于10ω的電阻,電流和電壓有這種關系嗎?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谟^察表格的橫行。當電壓是1v時,電阻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變?yōu)樵瓉淼腳_________倍。對于2v和3v的情況,電流和電阻有這種關系嗎?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蹖㈦娏鱥、電壓u、電阻r的關系用公式表示為__________。
生:(數據的規(guī)律性很明顯,學生基本能自己獨立得出結論)
師:這個規(guī)律最早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歐姆發(fā)現的,因此稱為歐姆定律。
師:實驗完成了,大家分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問題,然后做出回答。
?、賹嶒灥慕Y論具不具有普遍性?
我們的實驗采用改變電壓和電阻多次測量的方法,在條件改變后得到的規(guī)律是相同的,說明規(guī)律應該具有普遍性。
?、跒槭裁瓷贁敌〗M的數據偏差比較大?
多種情況的錯誤都可能引起這種結果。如:電路連接是否正確;電壓表是不是并聯在定值電阻的兩端;電表選擇的是另外的量程自己卻還沒有意識到;讀數時誤將電流表當電壓表,電壓表當電流表;數據是不是填入表格中正確的位置等等。
③為什么多數小組的數據總有一些小小的偏差?
這屬于正常誤差。如:在讀數時,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當遇到電表指示在刻度的半格處時,有的同學忽略半格,有的同學多讀了半格;還有你們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以及電表的準確性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鞏固練習
?、?擴展教師板書5的虛線部分)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規(guī)律,不用測量,大家能不能把表格中的空白部分補充完整?
(教師任意添加一個電阻和電壓,學生補充電流)
除了應用規(guī)律求電流,我們能不能求電壓或電阻?
(教師任意添加一個電流,學生補充電壓或電阻)
?、谕瑢W們家中使用的電冰箱阻值大約是500ω,請你根據歐姆定律估算一下當它工作時通過的電流大約是多少?
探究過程小結
?、賾没瑒幼冏杵鞲淖冸娐分胁糠衷啥说碾妷骸?/p>
?、谕瑫r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通過某導體的電流和它兩端的電壓。
③改變實驗條件多次測量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軐嶒炓凑找笠?guī)范操作。
?、蓦娏鳌㈦妷?、電阻之間的關系: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學習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提出問題
1.在電學中我們學了幾個物理量?你覺得他們之間有聯系嗎?
2.當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升高,通過它的電流會怎樣變化?
3.當導體的電阻變大,通過它的電流會怎樣變化?
4.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能用公式表達出來嗎?
(二)猜想或假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設計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
實驗器材:電源、開關、導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錄以下幾組電流的值。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流的值。
實驗電路圖:
(五)分析和論證
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達為____________。
(六)評估與交流
1.實驗的結論是一種偶然還是具有普遍性?
2.為什么多數小組的數據總有一些小小的偏差?
3.為什么少數小組的數據偏差很大?
初中物理講課教案設計二
課 題: 一、
一、 教學目標1.通過生活體驗,初步了解聲音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 2.通過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出一般規(guī)律的方法。 3.初步了解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具有能量。 4.通過學生經歷用多種方法探究聲音產生原因的過程,鼓勵學生的思維形式向開放性和獨特性發(fā)展。 5.培養(yǎng)學生善于使用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物理實驗的習慣,從中感受到物理學的真實性以及物理與生活的關系。 二、 設計思路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聲音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十分熟悉的。“聲音是什么”是從學生十分熟悉的事物中提出的令人陌生的問題,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又有利于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拓展。 三、 教學資源紙、音叉、水、衣架、繩子、水槽、石頭、廣口瓶、手機。 四、 教學設計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點 評請學生設計方案:一張紙、一杯水,一個筆帽、一根橡皮筋,怎樣使它們發(fā)出聲音?你能不能設計方案使其他的物品發(fā)出聲音?比比看,誰的方法多。各組提出活動方案、討論。 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適當引導,啟發(fā),對于與眾不同的方法給予鼓勵。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上述紙張在發(fā)聲時和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物體發(fā)聲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在探究的基礎上,用摩擦、搓揉、指彈、撕等方法使紙發(fā)出聲音,也可把它做成紙筒,紙笛,紙炮引起空氣的振動發(fā)出聲音。 一杯水到在地上會發(fā)出聲音。 向筆帽中吹氣,會有聲音;筆帽扔在地上會有聲音。 撥動橡皮筋會有聲音。 用手摸著喉頭,然后發(fā)出聲音,這時手指有什么樣的感覺。擊打音叉,把發(fā)聲的音叉的尖端接觸面頰,有什么感覺。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發(fā)出聲音。讓學生探究哪些方法可發(fā)出聲音,在此基礎上找到發(fā)生體的共同點:振動。 在第一次活動的基礎上,有目的地進行二次活動。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點 評提出問題:聲音能在哪些物質中傳播?你能舉例說明嗎?聲音在真空中能傳播嗎? 演示圖1-4實驗 演示: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引起的水波。 介紹:聲音在空氣中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傳播的。但是人眼看不見。 (本實驗使用實物投影儀效果非常好)
演示:圖1-7實驗 說明聲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聲能。 介紹:醫(yī)學上的超聲碎石的原理。
自己動手完成圖1-2和圖1-3的實驗,得出結論: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 學生舉例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 觀察后得出結論: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 觀察到水波的擴散,傳播。 觀察到燭焰在搖晃 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的實驗和觀察演示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在演示圖1-4實驗時,發(fā)現以下幾個問題: 1、 手機的鈴聲過小, 2、 抽氣的效果不好,真空度不高。 導致抽氣前后聲音大小變化不大。手機換成小電鈴效果要好的多。 本實驗也可以用一個紙筒代替揚聲器,效果也很好。(紙筒可以選用薯片的包裝盒)
初中物理講課教案設計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與鐵芯的距離、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系。
過程與方法:
用數據展示說明本小組的研究成果,鍛煉交流表達能力。
能通過傾聽、提問共享其他小組的研究成果。體會到交流與討論能引發(fā)新的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設計制作強力電磁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到開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用數據展示說明本小組的研究成果,鍛煉交流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一號電池
2. 教師準備:電池盒、大鐵釘、絕緣導線、長短不同的鐵螺栓3個、粗細不同的鐵螺栓3個、直徑不同的線圈3個、強力電磁鐵1個。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上節(jié)課,我們對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進行了大膽的假設。并研究了電磁鐵的線圈多少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這項研究。把我們自己的假設也像上節(jié)課那樣證明一下,好嗎?
2. 板書課題
(二)小組檢驗所選擇的假設
1.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假設,擬定研究計劃。填寫p55表格。
2. 全班交流研究計劃。
3.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假設領取實驗材料。
4. 各小組驗證假設。教師巡視,強調根據p56“2. 準備小組的匯報發(fā)言”邊實驗邊準備如何發(fā)言。
(三)匯報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 全班交流
(1)實驗前的假設是什么?我們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
(2)怎樣改變要改變的條件?怎樣控制不改變的條件的?
(3)取得了哪些實驗數據?數據能說明什么或不能說明什么?
2. 總結這2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電磁鐵的磁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
(四)制作強力電磁鐵
1. 匯總這些研究成果后,我們能夠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個磁力更大的電磁鐵嗎?
2. 大家動手試一試。
猜你喜歡: